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审议 法学专家解读亮点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18
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取消城乡选举差别实现“同票同权”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次选举法修改最引人关注的内容是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根据现行法律,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比1。审议中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则修改相关规定,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此次修改意味着农村人口在选举上及政治权利的实现上向平等原则迈出了一大步,促成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的充分实现。同时,在保障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此次修改还体现了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即各行政区域无论人口多少都应有相同的基本名额数,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以保障各地方、各民族的利益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得到体现。
此次修改有利于调整人大代表的构成,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此次选举法修改很及时,符合当今城乡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修改后人大代表名额分配更加科学。这一修改有利于调整人大代表的构成,反映多种利益需求,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为人大制度作用的发挥提供主体条件。
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增强候选人“透明度”保障选民知情权
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个人简历、政治面貌、学历等只是对代表候选人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选民对候选人了解不深,投票积极性受到影响。针对一些地方和基层选民反映的这些问题,此次的草案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而现行法律只是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从“可以”到“应当”,这意味着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不再是可有可无,这有利于选民深入了解候选人,鉴别候选人参政议政能力,以便选民更好地选举。
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确保“一线”代表数量解决“官民比例”失衡此次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还着重解决了“官民比例”失衡的问题,确保“一线”代表数量。当前,一些地方官员在人大代表中占比过高,导致代表中缺乏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一线”人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草案明确规定:“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选民的要求,确保人大代表中有一定数量的基层工作人员、农民工、职工代表以及其他各行各业代表,保证代表中有一定数量的“一线”代表,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这一修改有助于保持人大代表的多样性,确保代表中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代表,使人大代表能够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发挥人大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