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08
前两天的美国总统大选让大家对于选举有更多的认识,我国的选举跟美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在选择方式上有差额选举等。进行差额选举的时候,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和制度。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介绍差额选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差额选举的原则及实施细则
差额选举的定义
差额选举是一种相对于等额选举而言的选举方式。在差额选举中,正式候选人的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差额选举的起源和实施时间
我国的选举法于1953年颁布,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等额选举方式。然而,从1979年开始,根据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修订,差额选举作为一项基本选举原则开始实行。
差额选举的具体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差额选举遵循以下原则:1.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都采用差额选举方式。具体的差额幅度如下:- 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 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2. 一些特定职位的候选人数也需要进行差额选举,具体规定如下:- 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至3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具体的差额数由本级人大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人数超过差额数,实行直接选举的要经过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按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实行间接选举的则应在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先进行预选。
差额选举的意义
差额选举的实施不仅为选民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使其能够依法行使选举权,而且在被选举人的选择上形成了相应的竞争机制。这有助于从制度上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促进人才的选拔,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