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15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的机制,具有民间性、自愿性、独立性和终局性等特征。仲裁活动的启动、继续和终结均依据当事人的意愿,仲裁庭独立进行裁决。仲裁制度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实现纠纷解决目标。
在仲裁制度中,司法监督应当限于仲裁活动是否依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进行,以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司法监督是仲裁当事人权利行使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在仲裁严重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方可施用。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时,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人民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在一定情形下享有优先的裁决权。此外,人民法院还有权监督仲裁庭是否取得仲裁权,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行使仲裁权。
然而,目前我国仲裁中的司法监督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人民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审查应由仲裁庭而不是法院拥有最终决定权。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对国内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条件的规定存在重复劳动和撤销裁决规定形同虚设的问题。此外,当事人在申请法院撤销裁决未果时,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不予执行,这种二次司法救济对维护仲裁效率和法院司法权威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