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8-01

 
405361
内容摘要:行政复议活动在行政过程中的定位是附随性的,行政复议功能不是行政机关被设立的原始目的。因此,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应当仅仅限于对不服时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对于不服时只能提起司法审查诉讼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一、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法理分析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根据职权实施的一种行政仲裁行为,用于解决行政争议。在行政活动中,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做出行政行为,而行政相对人对此行政行为不服,从而产生行政争议。为了解决行政争议,可以采取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请第三方仲裁、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仲裁行为,具有解决行政争议的效果。

二、行政复议行为的性质分析

行政复议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行政仲裁制度。行政复议的功能与行政机关的设立目的无关,即使没有行政复议功能,行政机关仍然会继续存在。因此,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复议职能。行政复议制度的存在是基于其解决行政争议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属性,这是行政诉讼和沟通协商无法替代的优势。如果没有行政复议制度,行政活动中产生的行政争议仍然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和行政诉讼解决,但这些方式在可以选择行政复议制度时无法达到最优的效率和成本。

三、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法理分析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可分为行政表意行为、行政事实行为和衍生的行政行为三类。这三类行政行为都有可能引发行政争议。行政表意行为是最常见、主流的行政行为形式。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会进行行政行为,即行政主体有明确的效果意图去实施行政行为。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应包括行政表意行为。

延伸阅读
  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3. 行政复议法的法律责任条款释义有哪些
  4. 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被审计单位对财务审计决定的申诉程序
  2. 行政复议的附随性受案范围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3.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4. 复议改变是否能加重行政处罚
  5. 行政复议申请人的资格
  6.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途径
  7. 行政复议中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