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赔偿的举证责任该由谁承担?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04
依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离婚是属于一方过错造成的,无过错的一方可以请求离婚赔偿,而婚姻法对离婚赔偿的情形作出了规定,离婚赔偿是可以起诉解决的,那么谁有离婚赔偿的举证责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离婚赔偿制度下的举证责任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为婚姻中的无过错方提供了法律救济途径,但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成功依据该制度获得赔偿的当事人却非常少见。其中,举证责任问题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进入司法程序后,无过错方负有举证责任。然而,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除了重婚为登记婚的情形相对容易举证外,离婚损害赔偿的举证是一个较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例如,配偶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等情形都难以举证。配偶与他人同居一般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无过错方很难知晓与发现,更不用说提供确凿的婚外同居的时间、地点等。此外,在离婚诉讼中,即使无过错方通过跟踪、拍照、捉奸等方法掌握一些证据和线索,往往因其证据的合法性等原因而难以被法庭认定和采纳。各法院对于该类证据能否被采信没有共同的态度,有的予以采信,有的不予采信。
弱势群体的举证困境
在实施家庭暴力、虐待等情况下,受害方以妇女居多,仅以其单独之力取证、举证,大多难以实现。特别是在基层法院接触的当事人大多是无知识的农村妇女,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再加上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受害方往往很难取得关键性的人证。在这种情况下,无过错方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
调整举证责任的建议
针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中的举证责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适用较高概然性证明标准
在举证问题上,可以适用较高概然性证明标准。即如果法官从证据中获得的心证为待证事实有可能存在,其存在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该心证就满足了较高概然性的要求。换言之,在离婚过错损害赔偿诉讼中,只要无过错方提供的证据达到了较高程度概然性的证明标准,法院就应予以认定,从而支持无过错方的诉讼请求,使其获得赔偿。
二、运用过错推定原则倒置举证责任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运用过错推定原则作为归责原则,即倒置举证责任。处于弱势地位的无过错方往往难以收集到充分确凿的证据。针对具体情况,可以作出一些变通规定。在特定情况下,当无过错方收集的证据表明对方有过错,但尚不充分时,可以考虑由过错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过错方不能提出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错行为,就要承担因此产生的不利后果。
三、确认无过错方私人取证的合法性
要从立法上确认离婚损害赔偿中无过错方私人取证的合法性。在离婚诉讼中,无过错配偶一方在掌握基本事实的情况下,雇佣私家侦探,自行利用跟踪、偷拍的方式取得的对方重婚、与他人同居的资料及照片应确认其合法。当然,在采取这一手段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第三者的隐私权不受侵害。在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不对社会风气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使这一证据仅在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得以使用。目前,这一取证方式已被某些司法机关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认可并加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