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物伤人事件,是否存在免责事由?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7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高空坠物伤人的事情发生,出现高空坠物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是负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要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那到高空抛物伤人事件,有不在场证据可以免责吗?手心律师网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前提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如果无法确定高空抛坠物的侵权行为人,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否则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适用该条的前提是无法确定高空抛坠物的侵权行为人。如果能够确定侵权人的身份,那么具体的侵权人将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
其次,在建筑物使用人的定义上,应包括所有权人、占有人、管理人、承租人、借用人等。
再次,该条还规定了住户的免责条件,即住户能够证明自己不是加害人的,可以免责。例如:
- 证明发生损害时,自己不在建筑物中;
- 证明高空抛物或坠落物并非自己所有;
- 证明自己所处的位置在客观上不可能造成抛掷物致人损害。
最后,该条规定的建筑物使用人责任并非基于过错的赔偿责任,而是基于保护弱者的补偿责任,具体适用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平均分担责任。
二、高空坠物的归责原则
- 被砸者只需证明自己路过该处且被楼上坠物砸伤,即完成了举证。剩下的举证责任由楼上业主承担,未能举证或无法找到实际抛物者的情况下,该楼道全体业主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 如果房屋是出租的,则房东和租赁者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租赁者作为实际居住房屋的人,对房屋安全性负有直接责任,其应预见并采取措施防止老化玻璃脱落,并及时通知房东处理。而房东作为房屋所有人,则需要承担相应的监管义务,未能履行义务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承担赔偿义务。
三、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责任承担
- 责任主体: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这一规定排除了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主体,体现了公平原则。通过该规定,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补偿责任,既能保证受害人得到救济,又不会因义务人过多导致个人补偿数额过小,能够督促建筑物使用人尽善良注意义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责任类型:在确定了承担补偿责任的责任主体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间应按份承担责任。这样的安排减轻了使用人的压力,使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补偿。同时,通过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主动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可以缩小加害人范围,经济上的驱动更能刺激他们作证的义务。此外,按份责任的承担也能起到预防类似案件发生的作用。
- 免责事由: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在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时,除能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在审理案件时,法院可以根据以下几点确定是否免除当事人的责任:
-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确定了具体的侵权责任人;
-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举证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
- 不可抗力情况下,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