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证据法律知识

民事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05

 
87405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时原告是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适用的举证原则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但也有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那么民事诉讼举证的期限是多少天?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民事举证期限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存在两种情形。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确定举证期限;另一种情况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

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当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当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时,该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计算起始日为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

当事人协商一致确定举证期限

当事人可以在一般情况下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确定举证期限。在这种情况下,举证期限的具体安排由当事人自行商定,但需获得人民法院的认可。

举证责任的概念与含义

举证责任的概念是举证责任理论的基础,不同的概念将构建不同的举证责任理论体系。简而言之,举证责任即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提供证据,若不能提供证据或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由负有举证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的双重含义

目前,学者对举证责任概念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其中比较通行的观点是“双重含义说”。该说认为,举证责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理论上称之为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简称行为责任。行为责任表现为提供证据的责任和说服法院的责任。第二,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下,由主张该事实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理论上称为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简称结果责任。行为责任依附于结果责任,结果责任反映了举证责任的本质。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是举证责任概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涉及形式和内容、程序和实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而未规定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然而,研究的发展趋势显示,学者逐渐从注重行为责任转向注重结果责任。

延伸阅读
  1. 法律如何规定民事追诉时效期限的
  2. 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间与诉讼时效解析
  3. 合同被对方偷了怎么办
  4. 民事诉讼二审前可以补充新证据吗
  5. 重要证据揭示真相(刑事审判)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微信转账单有法律效力吗
  2. 庭后可以补交证据吗
  3. 受理行政协议案件后被告可以反诉吗
  4. 怎么查车被法院保全
  5. 法院取消保全怎么查询
  6. 欠8000元找律师起诉大概要多少钱
  7. 民间调解机构怎么成立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