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1-08
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及理由
一、被告享有管辖权异议之主体地位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在第一审程序中,只有被告有权利提交答辩状,因此被告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此观点在法理上和实务中已得到一致肯定。
二、原告、共同原告和第三人是否享有管辖异议权
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只有被告才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以下是相关理由:1. 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承认该人民法院为有管辖权的法院。该条明确规定异议主体为被告。2. 原告自己选择管辖法院,应被推定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原告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即使后来发现受诉法院无管辖权,也可以通过撤诉的方式来否定法院的管辖权。3. 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自己申请参加诉讼,说明其已经承认原告的诉讼行为,不能再对原告选择的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4.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另行起诉。如果对受诉法院管辖有异议,完全可以不参加诉讼而另行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依赖原、被告一方,因此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三、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应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以下是相关理由:1. 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将管辖权异议的主体限定为被告。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的规定,只是对提出时间的限制,并不是对主体的限制。2. 原告应当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管辖关系到原告的程序利益,赋予其管辖异议权对保障其诉权有重要意义。原告对管辖权异议的裁定享有上诉权,这正是原告作为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现。3. 在必要共同诉讼中,后来参加诉讼的原告也应当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共同原告必须一同参加诉讼,即使不认可提起诉讼的原告所选择的法院,他都必须参加诉讼。若他一参加诉讼即被推定为认可提起诉讼的原告选择的法院,显然是不公平的。4. 第三人制度存在缺陷,法院有时任意追加第三人,扩张本院管辖权。赋予第三人管辖异议权,可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发生。综上所述,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范围应当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保证管辖制度的正常运作和程序正义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