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1-31
协议管辖,又称合意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在合同纠纷或财产权益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以协议的方式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在债权纠纷中,只有合同债务可以通过协议管辖解决,而侵权纠纷则不能通过协议管辖,只能通过法定管辖。
协议管辖适用于涉及外国因素的民事诉讼,当事人达成书面协议,将纠纷提交给某个国家的法院审判。由于每个国家的法院适用自己国家的冲突规则,因此除非当事人另有意思表示,否则选择管辖和适用的法律应一致,从而确定国际民事管辖权和适用的实体法。协议管辖相对于合意管辖来说范围较窄,前者必须要求双方当事人明确同意管辖,而后者除了双方当事人明确同意管辖外,也可以通过一方的默示同意而成立。例如,被告在原本没有管辖权的法院被起诉,而没有抗辩该法院没有管辖权,直接对案件的实质进行辩论,就被视为合意管辖。
协议管辖存在一些限制:
1. 当事人只能就第一审民事案件,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达成协议决定管辖法院。对于第二审民事案件,只能向法律规定的上诉审法院上诉,而不能通过协议决定第二审法院。
2. 当事人只能协议变更第一审的地域管辖,而不能协议变更级别管辖。例如,双方当事人不能约定将本应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争议提交给中级人民法院解决。否则,就会违背法律对审级的规定,造成司法系统的混乱。
3. 协议管辖仅限于非专属管辖的诉讼,专属管辖的诉讼无法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协议进行变更。专属管辖是根据诉讼标的的特殊性和管辖的排他性确定的。诉讼标的的特殊性指的是特定的诉讼标的,而管辖的排他性指的是只有特定的法院有权管辖,其他法院无权处理。专属管辖对于查清事实、及时解决纠纷和执行判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专属管辖案件,不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方式变更管辖法院,即使我国法院没有管辖权,也没有法律规定其他法院有专属管辖权。
4. 协议管辖必须是当事人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约定,口头约定的管辖法院是无效的。协议管辖分为明示的协议管辖和默示的协议管辖两种形式,在世界上有些国家只承认明示的协议管辖,因此书面证明成为明示协议管辖成立的一个要件,而有些国家既承认明示的协议管辖,也承认默示的协议管辖。
5. 当事人只能就特定的法律关系发生的诉讼约定管辖法院,而不能泛泛地约定管辖法院适用于所有诉讼。例如,匈牙利民事诉讼法第41条规定,约定管辖只对协议中确定产生诉讼的法律关系产生效力。日本民事诉讼法规定,不是对特定法律关系产生的起诉而约定管辖法院的协议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