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14
女职工由于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生理特征的特殊性,法律对其劳动保护作出了特殊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明确规定,对于处于“三期”的女职工,劳动合同不能被解除。此外,《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应续延。然而,除了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明确的、最大限度保护“三期”女职工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女职工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然而,对于弱势群体——“三期”女职工来说,这种补偿标准实在有些不公平。因为“三期”女职工在解除劳动合同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正常工作,同时家庭还需要承担更多的医疗保健费用等。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女职工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全部承担劳动合同解除后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然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如果“三期”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后,由于客观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流产、婴儿意外死亡等情况,女职工仍然享受解除劳动合同后“三期”内的一次性给付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就更加不公平了。因此,将解除劳动合同后的所有义务都推给用人单位,让其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可能会使用人单位难以承受。当用人单位无法承担时,就会试图抵制劳动者权利的实现。特别是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如果无法获得利润,要么会破产,要么会不择手段地违法行为,而最终受损的仍然是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