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1-30
1、关系主体是否特定
劳务关系中,劳务关系的双方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具有较多元化的双方主体。而雇佣关系中,雇员只能是自然人,不存在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雇员。2、主体地位是否平等
劳务关系主体之间只存在经济关系,劳动者自主提供劳务服务,用工者支付报酬,彼此之间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或依附关系。然而,在雇佣关系中,雇员必须根据雇主的指示范围进行劳务活动,雇员要服从雇主的指挥和管理,双方之间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与人身依附关系。3、工作条件由谁提供
劳务关系中,劳动方一般只提供简单的劳动力,如果需要生产工具,也是自备的,工作场所根据提供劳务的需要随时变动。而在雇佣关系中,雇员一般在雇主指定的工作场所,利用雇主提供的生产资料进行社会劳动。4、关系存续期间长短
劳务关系中,劳务需求方所要求的劳动服务往往是一次性或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可以完成的,在完成约定的劳务后,双方关系自然解除。然而,雇佣关系因为雇主所需要的劳务量通常较大,技术含量也高于劳务关系,因此雇佣关系的存续期间一般比劳务关系长。5、适用归责原则的不同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自身受到伤害时,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时,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劳务关系中,接受劳务的一方对于提供劳务的一方因劳务自身受到损害时,承担的是过错责任。而在雇佣关系中,雇主对雇员因雇佣活动遭受人身损害时,要承担无过错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