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6
证明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需要依据事实来进行,如果证据与事实不符合,则无效。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
1.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考以下凭证:
(一)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 考勤记录;
(五)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法律规定下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用人单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法律特征:
1.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3.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外资企业),《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