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证明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劳动关系的证明方法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6

 
392206
作为劳动者,我们在开始工作前一定会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十分重要,因为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凭借劳动合同上的条款维权会更加方便。劳动关系的建立是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之上的。那么法律上对于劳动关系如何证明又有哪些规定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证明企业与员工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需要依据事实来进行,如果证据与事实不符合,则无效。

一、劳动关系的确立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

1.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劳动关系的认定凭证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考以下凭证:

(一)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 考勤记录;

(五)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劳动关系的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法律规定下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用人单位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劳动关系的认定

法律特征:

1.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劳动法》第十条规定:“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3. 劳动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外资企业),《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关系的认定: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延伸阅读
  1. 按天发工资是否构成劳动关系
  2. 单位代发工资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的认定
  3. 临时工是否能确定工伤
  4. 劳动关系的确立和保护
  5. 工伤做伤残鉴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关于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
  2. 工伤十级解除劳资合同的赔偿
  3. 员工不胜任现职务可随意调岗吗
  4. 如何规避风险并约定离职补偿金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6. 哺乳期内被调岗的合法性
  7. 劳动仲裁支持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