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解除劳动关系法律知识

职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6

 
74609
职工在单位上班的时候,可能会给单位造成损失。一旦给单位造成了损失,可能单位会要求员工进行赔偿。公司在有损失的时候都会要求职工进行相应的赔偿来进行弥补。那么,职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讲解这方面知识。

职工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

在企业用工管理实践中,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导致企业损失

劳动者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补充人员或无法完成重要项目,从而产生商业违约风险,间接给公司造成损失。

二、劳动者违反相关约定导致企业损失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竞业限制,泄漏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产生经济损失。

三、劳动者职务行为导致企业损失

劳动者未按照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严重过失或利用职务谋取私利,导致使用人单位的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遭受重大损害。例如,商业银行的业务经理违反风险控制规定放贷,导致银行出现呆账坏账。

员工离职后是否承担保密义务

实践中通常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合同来要求其承担保密义务。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企业要求员工保守企业技术秘密时,应订书面的保密协议。如果没有书面的保密协议或协议不明确,员工的保密义务将于其离开企业之日截止。国家科委的《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了技术保密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密期限。

然而,问题在于保密期限届满后,商业秘密如何保护。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员工在工作关系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在正当途径下的使用和披露是允许的,不受法律限制。如果商业秘密仍然符合保密条件,司法实践通常依靠诚信原则要求员工继续保密。然而,过度依赖抽象的诚信原则作为救济手段可能导致法律的不完善。此外,保密合同的违约要件与商业秘密事前救济的要求是不相容的。根据保密合同,只有在发生违约时,秘密持有人才能成为违约权利人,并要求员工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然而,此时商业秘密可能已经不再存在,进入公众领域。实践中也经常出现权利人发现相对方存在侵害商业秘密的危险,但却无法寻求救济的情况。

延伸阅读
  1. 行贿100万以上的如何处罚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情形有哪些
  3. 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标准解读
  4. 离婚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费吗
  5. 离婚后对方无力赔偿经济损失,应该怎么处理?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公司试用期7天没工资合法吗
  2. 7天试用期没有工资合法吗
  3. 劳务分包缴什么税
  4. 休产假期间被裁员怎么赔
  5. 老板口头辞退员工有效吗
  6. 没劳动关系劳动监察可以处理吗
  7. 内退人员发生争议是否按劳动关系处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