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双重劳动关系吗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20
双重劳动关系的实际存在
引言
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双重劳动关系是现实存在的。8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允许劳动者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这使得企业的用工形式变得灵活多样。随之而来的是双重劳动关系的兴起,主要体现在两类劳动者身上。
退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的关系
退休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的关系被视为一种"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退休人员享受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丧葬抚恤费等待遇,都是原劳动关系发展的结果。退休返聘人员在这里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享受着应有的待遇,另一方面被反聘到原单位或被聘用到其他用人单位,从而形成实际的法定双重劳动关系。
停薪留职者和第二职业者
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企业允许员工停薪留职或从事第二职业。这些员工的劳动关系合法地保留在原企业,同时他们在社会上谋求其他职业并取得合法身份,从而形成隐性的双重劳动关系。这种情况在我国最早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
国家政策和相关规定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招收合同制工人暂行规定》,要求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这一规定对计划经济时代的固定工制提出了挑战,但由于相关措施的不完善,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该运动失败,大量富余职工仍然滞留在企业内,成为隐性失业者。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明确企业不能将富余职工推向社会。该规定规定了企业安置富余职工的措施,包括有限期的放假、孕期或哺乳期的女职工假期、距退休不到五年的职工休养等。这些在册职工既可以享受企业的福利待遇,也可以在社会上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形成了双重劳动关系。
结论
在国家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用人单位与上述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些劳动者既与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并享受一定待遇,又在社会上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法定但无劳动过程的劳动关系,以及实际上具有劳动过程的隐性双重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