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并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除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还有其他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当事人应提交仲裁申请书。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受理,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如果不受理,应说明理由,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被申请人应在收到申请书副本后的十日内提交答辩书。未提交答辩书不影响仲裁程序进行。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如果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和管理,用人单位应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仲裁公开进行,除非当事人协议不公开或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仲裁庭应在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如果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对申请人按照撤回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仲裁庭应先行调解,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并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或调解书未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及时作出裁决。
仲裁庭应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逾期未作出裁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仲裁庭做出裁决前,申请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庭经审查后认为撤回申请成立的,向双方当事人发出《准予撤回申请决定书》。但如果被申请人提出反申请,不影响反申请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