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的可行性和风险降低措施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6
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的定义和常见争议
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一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并由该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劳动者实际上并不为该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是为另一家单位提供劳动并领取报酬。这种劳动关系常常引发劳动争议案件。
完善劳动合同以降低风险概率
贾律师提出,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可以降低全日制多重劳动关系的风险概率。首先,在劳动合同中应明确员工目前所在单位的名称和与该单位的劳动关系状态。
社会保险条款的增加
劳动合同中可以增加以下社会保险条款:1. 鉴于员工已由原单位交纳社会保险并将继续缴纳,现用人单位只需依法交纳工伤保险,员工不主张其他情况。2. 员工每半年向用人单位提供社会保险缴纳凭证。通过规范劳动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可以理清劳动合同管理中的复杂情况,实现依法用工。
劳动者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
一审判决中的特殊劳动关系案例
最近,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该案中,原告厦门某快递公司与被告张某之间被判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原告支付被告劳务报酬5250元。
案件中的双重劳动关系认定
双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两个不同的用人单位同时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况。在该案中,张某在病退后加入了厦门某快递公司,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然而,张某的劳动关系和人事关系仍然保留在原单位。因此,法院认定张某与快递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
经济赔偿主张的法律依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八条规定,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时,应按照劳动关系处理。然而,在该案中,张某病退后加入快递公司,但未转档案,社会保险费仍由原单位缴纳。因此,该案不符合按劳动关系处理的法律规定,且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因此,法院不支持张某对经济赔偿金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