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9-09
根据即将生效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约定,但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前述人员在与原用人单位从事同类产品或业务的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工作,或自行开业从事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刘某曾是甲软件开发公司的厨师,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甲公司在与每位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还附带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约定员工在与公司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的一年内不得在同行业公司工作。如果员工违约,需支付甲公司10万元人民币的违约金。
合同终止后,刘某转到另一家软件公司担任厨师工作,甲公司认为他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刘某支付10万元的违约金。刘某认为自己并未接触公司的商业秘密,因此竞业限制协议无效。那么,甲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呢?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竞业限制的对象是谁?用人单位的每个劳动者是否都有竞业限制的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的对象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无法接触到对用人单位和竞争对手有价值的机密资料和商业秘密等信息,即使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该协议也应被视为无效。
例如,在本案中,软件公司的厨师无法接触到与软件开发相关的商业秘密,因此即使他接触到这些信息,与他从事的厨师工作也没有关系。竞业限制的对象应限定在那些在任职期间能够接触到对用人单位和竞争对手有价值的商业秘密的员工,主要包括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此外,法律规定,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即使与掌握商业秘密的相关人员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受竞业限制约束的人员也只能在协议约定的工作范围内受限。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甲公司要求刘某支付违约金的请求是否能得到支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