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7-0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生效需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这一规定与《合同法》中关于民事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的规定一致。
然而,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并不等同于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是指实际用工发生的时间。
规定劳动合同生效时间的意义在于,一旦劳动合同生效,双方即受到法律的约束。双方必须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提供相应的工作,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追究用人单位的责任;如果劳动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可以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即合同必须包含法定必备条款,并且所载法定和约定条款都必须符合劳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终止条件等,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例如,根据我国《劳动法》第64条的规定,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以及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订立的劳动合同内容涉及上述工作,该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劳动合同的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是平等自愿的,并且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双方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与双方的内在意愿相符,不能是由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因素导致的虚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