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24-11-16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为组织劳动过程和管理劳动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也被称为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广泛,涵盖了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根据劳动部颁发的通知,劳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并督促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应当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奖励与惩罚的结合,并且不得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否则,用人单位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劳动规章制度的大部分内容与劳动者的权益密切相关。让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有效地防止用人单位独断专行,防止用人单位利用规章制度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劳动者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特色,也是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趋势。我国的相关法律对劳动者如何参与企业管理,在哪些事项上、以什么形式和途径参与都作出了规定。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2.平等协商的内容
平等协商的内容包括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其中,规章制度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重大事项包括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职工培训等。
3.具体制定程序
根据本条的规定,制定规章制度或决定重大事项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因此,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第二步是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一般情况下,企业建立了工会的,与企业工会协商;没有建立工会的,与职工代表协商。在充分听取意见,经过民主程序后,由用人单位确定。这种程序可以称为“先民主,后集中”。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不仅要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还必须合理,符合社会道德。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虽然不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但却不合理、不适当。例如,有些企业规定一顿饭只能几分钟吃完,一天只能上几次厕所,每次只能几分钟等。尽管这些规定不违法,但却不合理,也应当有纠正机制。因此,根据本条规定,在劳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职工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并通过协商进行修改和完善。
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劳动者应当知晓并遵守。因此,根据本条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应当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告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企业的告示栏张贴告示、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发给劳动者、向每个劳动者发放员工手册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当确保劳动者知晓,以便他们能够遵守执行。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违法,那么该制度将不能作为处分劳动者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