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9-19
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在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护竞争秩序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产权法通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鼓励技术创新来促进社会进步。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通过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和制止非法竞争行为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协调两者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关系,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
知识产权法主要关注竞争价值,运用私法的方法。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则通过公法的方法介入和调整存在于私法领域的竞争关系。尽管两者在促进竞争方面有一定的趋同性,但由于调整手段和目标重心的差异,以及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质,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内在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权利主体在行使知识产权过程中扩张了垄断权的范围,或者凭借合法垄断谋求非法垄断或优势竞争地位的行为。这直接触犯了竞争法的规定。具体表现包括:
知识产权法确立的垄断会限制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从而维持较高的商品价格。在专利制度下,除非有专利权人的特别授权,只有专利权人可以使用其发明的技术生产产品。因此,产品的产量会受到限制,并可能维持一种较高的价格。此外,专利权人在向被许可人许可使用该项技术时所做的其他限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产量和售价。
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可能会违背设立知识产权制度的初衷,阻碍技术进步。例如,某一发明人获得专利权后,其他人在相关领域中进行研究探索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很难避开专利权人已经获取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专利制度没有起到激励人们从事技术创新的作用。
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可能会提高某些行业的集中程度。如果某一行业中有一家或数家企业拥有某项专利技术或近似的几项技术的专利权,就会使得该行业成为集中程度较高的行业,使得新的竞争对手无法进入该产业领域。有时,某一行业中的几家企业还可能通过专利技术的交换或相互许可,使得每家企业侧重于某种产品的生产,从而削弱或消除它们之间的竞争。
为了实现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兼顾与平衡,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体现公众利益的公法规范,可以直接干预私权的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使应服从竞争法的必要干预,对知识产权领域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精神的滥用权利行为施以严格的控制,从而使两部法律的规范目标最终整合到促进市场整体的有效竞争,维护社会经济安全与发展的轨道上来。
各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普遍放入了一般条款,这种立法模式对后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还没有类似的一般条款。因此,在修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时,应考虑增加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一般条款,以明确依据处理具体条款没有列举的不正当竞争案件。
在修订法律时,应重新定义不正当竞争,并将违反法律规定的范围扩大。具体而言,可以将不正当竞争定义为任何违反诚实惯例、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同时,删除限制在违反本法规定范围内的限制,以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
除了一般条款外,还应尽可能详细列举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样可以弥补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并提供更具体和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在列举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考虑到知识产权领域的特殊性,确保对知识产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