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4-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势在必行。政府在维护竞争市场秩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将公司与部门、地方行政机构分离,限制其利用关系资源进行市场交易,并清理企业代行的国家管理职能。此外,政府还应确认市场交易的法人资格,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创造条件,并发展城乡民间经济组织,提高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垄断行为破坏了竞争秩序,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反垄断法律来规范价格行为,减少或防止不规范价格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是调整价格行为、遏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不强,主管机关在查处垄断案件时可能面临法律依据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当前重要的是修改《反垄断法》,加强执法,增强价格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和约束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价格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监督检查机关在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权力,但对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等权力以及搜查权等调查权力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政府应制定严密的、系统的规章制度,约束经济主体的定价行为。
我国现行立法对不正当竞争的规定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行政法规和行政指导性文件,规制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为了遏制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的欲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提高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为此,需要树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反垄断立法的终极目标。
另外,应引入对消费者的民事赔偿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了对垄断协议的行政和刑事处罚,但对于消费者受到损害时的赔偿没有相关标准。只有确立对消费者权益民事损害赔偿的相关标准,才能保障消费者缺失利益的弥补,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此外,需要确定明确的判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标准,增加执法的确定性。目前,虽然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多,但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判断标准,执法机关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被认定,使违法者逃脱法律责任,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确定明确的判断标准,为执法者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使社会监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