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的思考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法律知识

关于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制的思考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13

 
71348

市场经济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法律应对

一、政府的干预作用维护竞争市场秩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这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在市场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加强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势在必行。政府在维护竞争市场秩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将公司与部门、地方行政机构分离,限制其利用关系资源进行市场交易,并清理企业代行的国家管理职能。此外,政府还应确认市场交易的法人资格,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创造条件,并发展城乡民间经济组织,提高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二、建立健全反垄断法律体系

垄断行为破坏了竞争秩序,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反垄断法律来规范价格行为,减少或防止不规范价格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是调整价格行为、遏制不正当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原则性强,可操作性不强,主管机关在查处垄断案件时可能面临法律依据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当前重要的是修改《反垄断法》,加强执法,增强价格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和约束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会价格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监督检查机关在调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权力,但对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等权力以及搜查权等调查权力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政府应制定严密的、系统的规章制度,约束经济主体的定价行为。

三、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

我国现行立法对不正当竞争的规定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行政法规和行政指导性文件,规制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为了遏制经营者实施不正当竞争的欲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提高经营者的违法成本。为此,需要树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反垄断立法的终极目标。

另外,应引入对消费者的民事赔偿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了对垄断协议的行政和刑事处罚,但对于消费者受到损害时的赔偿没有相关标准。只有确立对消费者权益民事损害赔偿的相关标准,才能保障消费者缺失利益的弥补,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利益的平衡。

此外,需要确定明确的判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标准,增加执法的确定性。目前,虽然不正当竞争行为越来越多,但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判断标准,执法机关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被认定,使违法者逃脱法律责任,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确定明确的判断标准,为执法者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使社会监督发挥作用。

延伸阅读
  1. 谁来认定商业秘密
  2. 论非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3. 厦门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4. 不正当竞争行为怎么界定
  5. 商业诋毁行为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2.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管辖机关是哪个部门
  3. 电商平台被投诉虚假宣传了如何处理
  4. 公司网站被投诉虚假宣传怎么处理
  5. 欧盟《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对中国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借鉴
  6. 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7. 传销罪需要什么证据来定罪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