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10
在自由市场中,企业为了提高营业额,通常会通过价格机制或其他经营手段参与竞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或采购商成为顾客。然而,这些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它们在享有公平竞争权利的同时,也有不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义务。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不正当竞争行为可分为多个类别,例如侵犯注册商标、垄断经营、行政权力限制竞争和不正当回扣等。
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一般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原则,即经营者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但从行政执法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行政处罚条款,行政监督机关通常无法认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然而,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是一种侵权行为,法院可以予以认定并追究民事责任。因此,只要当事人实施了违背一般原则的不当行为,也可被追究民事责任。
企业忽视社会责任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样,经常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经营行为。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广泛,是否将企业忽视社会责任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追究法律责任,仍需进一步探讨。
在研究企业忽视社会责任是否应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前,需要先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负有责任,即企业负有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然而,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具体内容会因时间、地点和人们不同的认知而有所差异。企业社会责任一般包括对职工、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和客户等社会主体的责任。从法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可分为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判定某行为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基本上应以其是否违反法律义务为标准。若企业增强竞争力的行为仅仅违反道德义务而没有违反法律义务,则一般情况下不应被认定为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企业忽视社会道德责任行为与法律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缺乏充分的关联性,一般不应被视为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予以追究法律责任。
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企业忽视非市场法律责任与不正当竞争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由于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就是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体现,故对该部分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无需深入探讨。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企业忽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以外的非市场法律责任,是否应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而言,企业违反其他法律所实施的行为,如拖欠职工工资、非法延长工作时间以及超标排污等不直接侵害市场竞争的不当经营行为,是否应被视为法律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违法行为是否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忽视非市场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将经营成本转嫁到其他社会主体(尤其是弱势群体)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例如,企业克扣职工工资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经营成本和扩大利润空间,从而提升竞争力。这种行为可能通过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来吸引原本属于其他经营者的顾客,或将原本应发的工资款项进行再投资,如更新生产技术和改善服务质量。
然而,这些通过违法手段降低经营成本的行为实际上会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因为企业并非通过提高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而是通过成本转移来实现。这种做法不利于增加整体社会利益,反而会伤害效率更高的经营者。因此,企业忽视非市场法律责任的行为应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受到法律的规制。
通过扩张《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来规制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是合适的,这将带来积极的社会效应。这样的做法有助于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促进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责任,增强整体社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