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1
根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工商业事务中违反诚实的习惯做法的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是从传统的民事侵权制度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法国,并没有专门的立法,而是适用民事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即《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德国在1986年率先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随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巴黎公约》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联系在一起,对各国的立法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该法将不正当竞争定义为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工业产权的保护在表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实质上存在着联系。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保护工业产权联系在一起。《巴黎公约》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包括专利、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也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控制。许多国家规定擅自使用他人商标、未公布于众的发明、冒充他人厂商名称、商品包装及装潢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了工业产权法的保护内容。
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仿冒他人注册商标。商标是《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保护的对象,商标的定义包括任何能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标记或标记组合。各国的立法都将仿冒他人注册商标视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容。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对于商标保护的侧重点不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重点在于禁止制造混淆,即不正当地利用或使用他人商标,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商标法强调保护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对仿冒行为的规范以商标注册为前提。在两者发生竞合时,商标法优先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