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22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上游经营者对下游经营者的经营自由进行限制的协议。其法律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纵向垄断协议的行为主体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关系,而是存在互为补充的交易关系。
纵向垄断协议通过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协议,要求交易相对人实施特定行为来限制竞争。
纵向垄断协议一般以明示的方式表现,并附随于经营者和交易相对人的交易合同中。
纵向垄断协议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协议限定了经营者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协议限定了经营者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除了固定转售价格和限定最低转售价格外,国务院反垄断法机构还可认定其他形式的垄断协议。
我国《反垄断法》对纵向垄断协议作出了两项禁止性规定: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的垄断协议。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的垄断协议。
除此之外,反垄断法还规定了其他类型的纵向协议的禁止,如独家销售、独家购买、限制地域等。
根据《反垄断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经营者违反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将面临以下法律责任:
1.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责令经营者停止违法行为。
2. 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没收经营者违法所得。
3. 经营者可能被处以罚款,罚款数额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
对于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经营者,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然而,如果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