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反不正当竞争法法规法律知识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3

 
416941
我国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的转变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自由竞争逐步开展并深入。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竞争规律一方面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以追求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形形色色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以假冒、仿冒甚至剽窃他人智力成果的手段来侵害竞争者的利益,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市场不能称其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就像氧气,使得市场中各种鱼儿,即经营者得以生存。

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我们承认竞争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但也必须认识到竞争可能带来消极的后果。首先,竞争的优胜劣汰会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一定范围内的集中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但过度集中可能导致垄断并扼杀竞争。其次,竞争必然会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消除竞争的消极后果,最有效的方式是采取法律手段。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产生、发展与立法目的

我国于1993年9月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这部法律的通过是为了保护中国企业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在商战中深受不正当竞争的伤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竞争首次在新中国大地上出现。竞争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为了获得交易机会、占有市场优势、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较量。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才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进售后服务、满足购买者和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竞争。竞争的相互作用将产生最佳的经济资源分配、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

然而,竞争也会引发不正当竞争行为。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在经济生活中,不正当行为表现多样,如商业贿赂、制售假冒产品、发布虚假广告、诋毁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擅自使用他人的商标等。竞争者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这种情况下,竞争就会被扭曲甚至扼杀,健康的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其后果严重、不可挽回、触目惊心。例如,2004年安徽发生的假奶粉案导致数十名婴幼儿死亡,1988年陕西发生的假萝卜种子案导致数万亩萝卜颗粒无收。食用假药、劣质食品导致的人畜中毒死亡事件也屡见不鲜。如果不对这些不法商家进行严厉打击,消费者将遭受痛苦,国家将遭受重大损失,无法建立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竞争反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
  2. 法律属性的不同
  3.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4. 投标保证金缴纳截止时间的规定
  5. 反垄断法中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6.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法律分析
  7. 医生商业贿赂怎么量刑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