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06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单独或者联合实施的妨碍或者消除市场竞争,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限制竞争行为,既包括具有经济优势力量的经营者滥用其经济实力限制他人竞争的行为,又包括政府及其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所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那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手心律师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限制竞争行为的定义和主体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协议和行为,其目的是妨碍、阻止或排除市场主体进行竞争。在中国,限制竞争行为的实施者主要分为两类: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以及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竞争行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是竞争所带来的负面结果。
公用企业和独占企业的法律责任
如果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企业违反法律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实施限制竞争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根据情节处以5万元至20万元的罚款。如果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滥收费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所得1倍至3倍的罚款。鉴于这类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法律规定有权查处公用企业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职能部门是省级或设区的市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包括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0条的规定,如果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实施了该法第7条所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例如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上级机关可以责令其改正;如果情节严重,同级或上级机关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如果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滥收费用,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至3倍的罚款。
经营者不得实施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以下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1.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 违反保密义务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4. 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如果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上述违法行为,将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如果第三人明知或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其他单位、个人实施上述违法行为,仍然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也将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