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3-03
知识产权是特定主体对知识财产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是为激励创新、促进知识财富增长而设立的制度产品。它是基于智力创造成果所设置的私人产权,旨在保护权利主体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如果滥用知识产权,就可能会触犯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遭受利益损害时请求救济的权利。根据《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反不正当竞争被列为智力活动领域产生的权利之一。有学者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并列。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
反不正当竞争权是一种派生的权利,其目的在于救济被侵害的原权利。它是权利受到侵害后,权利人请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张或诉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只是其法律调整功能的一部分,且受该法规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许多与知识产权无关。因此,将反不正当竞争归类为知识产权本身是有争议的。
1. 法律性质: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经济法部门法,体现了国家对市场不当竞争的干预;而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
2. 定位和目标:反不正当竞争法以社会为本位,旨在防止过度竞争对社会整体利益带来的损害;知识产权法以个人为本位,旨在防止他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3. 法律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仅由国内规范组成,而知识产权法有国内规范与国际条约组成。
4. 适用程序:知识产权法设有专门的机关,如商标委员会、专利委员会;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程序相对较为简单。
5. 技术性规范:知识产权法的技术性规范较多,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技术性规范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