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反垄断法法规法律知识

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1-27

 
70892

反垄断法主体制度中的经营者问题研究

经营者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其行为对自由、公平竞争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经营者是反垄断法规范的核心对象。当前,我国对经营者的定义主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3款,即“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然而,对于该法律规定的理解和适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从主体资格的角度严格解释经营者,认为只有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主体才能被界定为经营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广义解释经营者,认为只要参与或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都应被视为经营者。考虑到实际情况,竞争法在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广义的定义,即只要主体参与市场经营行为,都应受到竞争法的规范。

一、反垄断法对企业法人经营者的规范

反垄断法对企业法人的规范会针对不同规模和市场势力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态度。普通企业法人主要从事经营性的生产、流通或服务活动,如果其行为消除或限制了竞争,反垄断法将对其进行制裁。需要注意的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不会对企业法人进行任何规模、领域上的区分,只要企业法人从事了不正当竞争行为就属于非法行为。而反垄断法在规范普通企业法人时会根据其规模和市场势力的不同进行区分。尽管规模和市场势力的区分相对而言,各国的反垄断法在对“大企业”和“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的界定上存在差异。反垄断法主要规范大企业和有一定市场势力的企业,因为没有市场势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很少能够实施滥用经济优势的行为。此外,反垄断法很少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因为中小企业很难对自由竞争构成威胁。

延伸阅读
  1. 垄断采购来源是否违法?
  2. 反垄断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不同
  4. 透视反垄断法宗旨与要点
  5. 哪些垄断行为被法律所禁止

反垄断法热门知识

  1. 垄断行为的分类
  2. 行政性垄断的定义和特征
  3. 对惩罚垄断行为不服是否可申请行政复议
  4. 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
  5. 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6. 实施垄断行为的主体有哪些
  7. 反垄断行为经营者范围是如何的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