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17
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取得国内企业的资产或股份,对国内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控制的行为。作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外资并购是跨国企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合并与收购的行为。要准确界定外资并购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外资的主体。外资并购的主体应该是外国企业法人,而不是其他从事国际投资的主体。过去我国采用的是注册地标准来确定外国投资者的身份,但这一标准过于死板,无法对外资利用转投资、间接控股企业收购等情况进行规制。因此,最近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采用了资本控制标准,即只要外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实现了对境内企业的控制,就应该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并购的对象不应局限于一国境内的非外资企业,而是包括在一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不论其为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
第二,并购的含义。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兼并实际上是将其他企业与一企业合并为一体,其他企业不再作为一个实体继续存在;而收购是指一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份获得对其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其他企业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继续存在。在外资并购领域,习惯上主要指收购而不是兼并。外资并购的目的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关系。随着外资并购的深入发展,强强联合的外资合并也越来越普遍。
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问题是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包括排挤民族产业、金融风险和国家经济安全威胁等。形成垄断后,会排挤国内企业,扭曲市场机制,降低市场竞争。许多国家已将外资并购纳入本国的反垄断法例体系。然而,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规制方面还存在问题,尚未颁布《反垄断法》,相关的配套规定也相对欠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外资并购迎来了新的机遇。入世将为外资开放新的领域,并逐步取消对外资的歧视性待遇,从而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外资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首要方式,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反垄断规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