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劳动合同欺诈法律知识

欺诈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19

 
55738

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劳动合同无效案例分析

背景

某食品加工企业急需一名销售主管,王小姐应聘并提交了以往从事销售主管工作的书面说明。双方当即协商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王小姐为销售主管,试用期三个月,并全权负责企业销售业务。

争议

两个月后,企业发现王小姐的销售业绩平平,并调查发现王小姐所述的工作经历纯属虚构。企业因此决定解除合同,但王小姐认为自己正在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并即将取得业绩,以往工作经历与目前工作无关,因此解除合同没有依据。

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然而,如果劳动合同是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订立的,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该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在本案中,王小姐为了达到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隐瞒了真实情况,虚构了以往销售主管的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并导致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王小姐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于无效合同。该无效劳动合同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后,自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与知情权的履行义务

背景

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知情权,而用人单位也有知情权。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八条规定,劳动者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情况,而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

义务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前有履行知情权的义务。在招聘劳动者时,用人单位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和工作经历等关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知情权的履行义务必须在劳动合同订立前完成。违反该规定的用人单位将承担法律责任。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知情权的履行义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食品加工企业与王小姐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属无效合同,王小姐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虚构了工作经历,欺骗了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应充分了解劳动者的关键信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延伸阅读
  1. 员工违纪解除劳动合同需要赔偿吗
  2. 劳动合同空白怎么处理
  3. 竞业限制条款有没有地域限制
  4. 劳动法规定不按时发工资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5. 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 存在欺诈情况怎么办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2. 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3. 代理被害人郑某某、沈某某,为合同诈骗罪被害人成功挽回损失案
  4. 签订制作合同不履行被解除 歌手张咪被判连带赔偿
  5.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限规定
  6.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7.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有哪些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劳动争议纠纷起诉状范本
  2. 股东保密协议范本
  3. 产品配方保密协议范本
  4. 上市公司保密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