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7-03

 
424200
【合同诈骗】司法实践认定合同诈骗的几个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

一、合同诈骗罪中“合同”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性质认定,应当参照我国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除了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外,债权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土地使用转让合同等民事合同都属于合同诈骗罪的范畴。此外,一些不直接发生债权关系的合伙合同、联营合同、承包合同等也应当纳入考虑范围,因为这类合同侵害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

二、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问题

“非法占有目的”是合同诈骗罪中的主观问题。关键在于确定“非法占有目的”是在何时产生,是否必须在合同签订时就存在,或者能否在合同签订后产生。对于常见的“借鸡下蛋”和“拆东墙堵西墙”的行为,如何认定也是一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以欺骗手段,实施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有直接故意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过失和间接故意不能构成该罪。

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进行经营,如果盈利了可以履行合同,亏损了则无法返还骗取的资金。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拆东墙补西墙”或“借鸡下蛋”。在实践中,这类情况往往难以确定事实,特别是对于“成功胜算机会很少,毫无希望”的情况,很难确认是“借鸡下蛋”的主观心理还是合同诈骗的心理。因此,一般情况下会在签订合同时就认定有犯罪故意。但如果确实有证据能够确定是“借鸡下蛋”的事实,应当按照民事欺诈处理。

延伸阅读
  1.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关于确定我省办理八种财产犯罪案件数额认定标准的意见》的通知
  2. 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后欠款的处理方式
  3. 合同诈骗罪的法律解释
  4. 非法集资罪中的主犯和从犯的区别
  5. 意外险和交通事故是否可重复赔偿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2. 一万元是否构成合同欺诈罪
  3. 欺诈的概述
  4. 合同欺诈的定义与分类
  5.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意义
  6. 合同欺诈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7. 超前点播,欺诈如何认定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