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1-02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若完全具备了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为犯罪既遂;若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完成该犯罪的行为状态,为犯罪未遂7。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态。因为合同诈骗犯罪行为人在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起意、准备、实施、完成的过程。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方当事人的“警醒”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犯罪分子所预期的结果难以得逞,这些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就是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及其区分标准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客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实施了合同诈骗罪所规定的行为,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后果。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却依然故意实施该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志
合同诈骗罪属于结果犯,其犯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志在于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当行为人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并非法占为己有时,行为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的行为构成了合同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而当行为人虽然已经着手实施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时,则为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
在具体情形中,如果合同的履行是通过银行转账进行时,犯罪分子只有从银行取出了贷款,犯罪才算既遂,否则只能算未遂(但如果犯罪分子已能自由控制转账或能以支票、汇票、信用卡消费,则应视为既遂)。另外,当犯罪分子在先行占有他人财物的情况下进行诈骗,并且诈骗行为实施终了,并造成了被骗人错误认识时,应视为犯罪既遂。而如果虽然实施了诈骗行为,但未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时,则应视为犯罪未遂。
合同诈骗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区别
在实践中,虽然存在着与合同诈骗罪容易混淆的违法行为,但它们之间仍然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应从本质上区分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并从行为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手段、欺骗程度、履约态度、处置财物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实践中的案件各不相同,法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将死板的理论作为评判案件的永恒依据,而是应不断发展法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与合同诈骗罪容易混淆的违法行为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为司法活动提供更准确的评判标准,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