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自愿订立合同与遵守法律的关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订立的程序法律知识

如何处理自愿订立合同与遵守法律的关系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9-09

 
53855
在现实社会中,相信有不少人对怎么处理好自愿订立合同与遵守法律的关系,不太了解。在我国,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合同法的重要基本原则。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相关知识。

自愿订立合同与法律遵守的关系探讨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守法律、尊重公德、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属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涉及当事人的利益。只要当事人的意愿不与强制性规范、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相抵触,合同的法律效力就会被承认。

自愿订立合同的限制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同时遵守社会公德。他们不得利用合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具体限制如下所述:

法律原则与自愿原则的关系

法律原则和自愿原则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自愿原则鼓励交易,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确保交易在遵守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前提下进行,以确保市场经济拥有健康、正常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因此,遵守法律原则和自愿原则并不矛盾,自愿原则是以遵守法律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的。同时,只有遵守合同法,依法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才能更好地体现和保护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的自愿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依法禁止滥用民事权利是统一的。合同法中的条文根据不同情况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必须执行强制性规定,例如禁止非法借贷和禁止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等。对于非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可以自愿选择。例如,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合同的内容。如果合同没有约定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当事人可以协商补充约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愿订立合同与法律遵守是相辅相成的。当事人在合同活动中应当自愿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同时,法律的规定也为当事人提供了合同订立和履行的指导,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当事人的自愿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护。

延伸阅读
  1. 附身份关系的赠与合同的有效性
  2. 违法转包的定义
  3. 夫妻签订的协议是否有效
  4. 先成立租赁而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
  5. 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保密协议
  2. 附条件合同的主要特征
  3. 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
  4. 保密协议
  5. 案例回顾:
  6.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7. 不签合同如何申诉离职赔偿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餐饮服务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2. 服务商合作协议范本
  3. 电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4. 材料商与装修公司合作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