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产实践的发展阶段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法法律法规 > 破产法法规法律知识

我国破产实践的发展阶段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9-30

 
431885

第一阶段:破产实践的起步阶段

自1986年我国颁布第一部破产法(试行)以来,破产实践与国家的经济形势发展相适应,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破产法(试行)出台初期,破产作为民事权益救济手段之一,极少被权利人采用,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政策性破产阶段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政府和人民法院共同操作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案件,破产被作为解决国有企业积欠债务和国有企业顺利退出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自1994年国务院颁布国发〔1994〕59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后,人民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数量开始上升。随后,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国经贸企(1996)492号〕《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发〔1997〕10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等文件,试点城市逐步扩增到111个,人民法院受理的企业破产案件大幅上升。

第三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产实践

近几年,政策性破产案件逐年减少,法院受理的案件大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政策性破产案件。除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外,其他性质企业破产案件也逐年上升。近年来法院受理的破产案件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优胜劣汰,破产实践与经济发展规律基本相适应。

破产实践中的问题

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的不同操作

由于历史状况,政策性破产和非政策性破产并存,急需一部完善的破产法律统一司法指导思想。政策性破产案件需要政府部门批准,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由当事人自行操作。在处理上,政策性破产案件需要优先适用国家政策的特殊规定,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则按照破产法(试行)和其他实体法的规定执行。保护各方利益的侧重点也不同,政策性破产案件首先考虑劳动债权的特殊保护和职工安置问题,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债权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对政策性破产案件过多操作的影响

以往对政策性破产案件的操作过多,导致人们对破产制度原意的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债务人将破产视为逃避债务的正当程序,出现了大量的假破产真逃债现象,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对国家有关破产政策和破产法律双轨制的执行,产生了司法上的混乱。一些法官对破产法律制度原意的误解,将政策性破产案件中关注的职工安置问题套用到非政策性破产案件中,影响了对破产程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处理。

结论

我国破产实践经历了起步阶段、政策性破产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产实践阶段。政策性破产案件逐渐减少,非政策性破产案件逐年增加。然而,政策性破产案件和非政策性破产案件的操作存在差异,需要完善破产法律统一司法指导思想。过多操作政策性破产案件导致对破产制度原意的偏差,需要加强对破产程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处理。

延伸阅读
  1. 定金的性质及约定
  2. 工伤仲裁索赔有效期的界定
  3. 制定两审终审制度的出发点
  4. 隐名股东投资协议签订是否具有法律依据
  5. 外地人在北京犯罪能否获得缓刑?

破产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我国破产实践的发展阶段
  2. 关于代位继承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3. 提高案件结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4. 协议管辖的法律意义
  5.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6. 累犯是否指法定刑的问题
  7. 司法鉴定时间规定
破产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