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9-30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定金的性质,可以同时约定多种性质。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作为违约金,在正式订立主合同后不予返还;也可以约定定金作为成约定金或证约定金,在给付后同时具有违约定金的性质。
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定金也可以被推定具有其他性质。例如,违约定金、解约定金和成约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因此可以推定这些定金同时具有证约定金的性质。
当事人未对定金性质作出约定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易习惯和司法实践进行推定。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我国定金的一般性质应当被认定为违约定金。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债务履行前,为保证合同履行而由一方当事人预先给付给另一方当事人的金钱或其他替代物。
定金的数额原则上由当事人约定,但是担保法对其进行了限制,规定定金数额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根据司法解释,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部分将不被法院支持。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限制过高的定金数额,将定金的惩罚措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法律解释第119条规定,如果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少于约定数额,将视为变更定金合同。如果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定金合同将不生效。这一规定说明定金合同是一种实践合同,只有定金被另一方当事人接受后,定金合同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