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30
段-宇是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离婚后在常州创业。1999年,他通过征婚认识了离异的郑*清。不久后,他们在民政部门登记结婚。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在2000年6月份签署了一份“协议书”,约定了婚前婚后的财产归属,并强调了夫妻间的“违约责任”。根据协议,若一方出现婚外情等破坏夫妻感情的情况,有过错的一方应支付给无过错一方3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赔偿。
不久后,郑*清发现丈夫与其他异性有染。2000年10月14日,她得知丈夫在前妻家留宿;2001年8月11日晚,她发现丈夫与另一陌生女性进入他们在常州的家,直到次日凌晨才离开。夫妻关系因此矛盾加剧,最终走向破裂。2002年6月,段-宇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同时,郑*清以段-宇违反“夫妻忠诚协议”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段-宇支付违约金30万元。
本案是一起因丈夫有婚外情引发的“夫妻不忠赔偿案”。男方违反了“忠诚协议”,最终支付给女方25万元的赔偿金。这是婚姻法修改后,道德协议发生法律效力的首例判例。通过协议的合法方式,让法律适用于婚外情,引发了其他法院的效仿。
婚姻法第4条规定了夫妻之间的忠实义务,要求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然而,这只是一项宣言性的条款,一种法律精神或原则,是倡导性的规定,并不能单凭该条款来起诉配偶不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仅以婚姻法第4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