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0
消费者权益诉讼与传统民事诉讼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其中一个特点是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不对等。在现代社会中,大型跨国企业占据着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单个消费者相比,它们的实力无法相提并论。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个企业的产品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受害范围往往很大,甚至涉及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在这种情况下,纠纷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受害的消费者个人,还可能涉及到重大的社会利益。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消费者权益诉讼不再等同于传统的民事诉讼,它具有现代型诉讼的某些特点,并且由于其独特性,与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相容之处:
在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一对一诉讼中,涉及的金额往往很小。在传统的民事诉讼中,消费者需要自行支付诉讼费用,而商家的诉讼费用可以从经营成本中支付。为了追求“小额的公道”,消费者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商家可以委托律师与消费者进行持久的拉锯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受害的消费者在权衡利弊后,往往放弃通过司法途径维权,使不法经营者逍遥法外。
在群体性消费者权益纠纷中,虽然总体规模和金额很大,但单个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害往往较小。在传统的民事诉讼体制下,如果单个消费者仅依靠个人力量追求合理赔偿,可能得不偿失,只能选择放弃权利。然而,众多消费者放弃权利的累积,实际上是对经营者的纵容。由于司法制度与现实脱节,导致正义的缺失,这是司法制度本身的遗憾。
消费者权益纠纷往往涉及面广泛,一个纠纷可能导致成千上万个诉讼。按照传统的民事诉讼理念和制度,逐个解决是不现实的。即使成功解决,也会对司法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