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劳动仲裁应注意的要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仲裁程序法律知识

申请劳动仲裁应注意的要点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5-05

 
423516

一、申诉书的撰写

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需提交申诉书,并按被申诉人数提供副本。申诉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包括职工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工作单位、住址、职务,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2. 申请仲裁的事实和理由,申诉人应全面、准确、简练地描述与被申诉人发生争议的原因、过程以及希望如何处理等问题;
  3. 提供证据和证人的姓名、住址,提供与争议情况相关的各种证据和证人,确保充分真实;
  4. 申请日期。

二、申诉期限的注意事项

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要求仲裁时,需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若在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未提出书面申请,则申请权利将不再有效,仲裁机构也将不再受理。但若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超过60日限而行使申诉权利,则仲裁机构可予以受理。

三、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

根据《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7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向劳动争议发生地的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除非根据规定应由设区市的仲裁委员会受理。若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则当事人应向职工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四、履行调解书或裁决书确定的义务

当事人一方未履行生效的调解书或裁决书时,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

  1. 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而发生的争议;
  2. 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3.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如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以及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4. 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如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以及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5. 军队文职人员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6. 法律、法规规定由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延伸阅读
  1. 劳动仲裁当事人的请求权
  2. 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权威与效力
  3. 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流程及所需材料
  4. 玩忽职守导致公司受损被辞退的维权方法
  5. 拖欠农民工工资矛盾的调解与解决方法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费用标准
  2. 人民法院收取诉讼费用的标准及计算方法
  3. 诉前保全后,败诉后的赔偿责任
  4. 财产保全费用的计算方法
  5. 诉前保全程序及要点
  6. 法院欠款起诉流程
  7. 劳动仲裁办理步骤详解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