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3-25

 
416009
在生活中,大部分的物品都是有持有人的存在的,所以说,我们也不能够对物品进行占有的举动,这也是我们从小便知晓的常识性的知识,那么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对于物品的归属权也是有对应的分类,有主物与非无主物的归属界定是什么?以下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总结整理出来的相关资料及类似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主物是指没有所有人或者所有人不明的物,例如抛弃物等。无主物可以分为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和非纯粹意义上的无主物。前者是指无法明确所有人的物,而不是指存在诉讼争议的物。根据《民法通则》第79条的规定,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无主物的所有权按照先占原则确定。然而,对于无主物的具体归属问题,由于法律对于特定无主物是否有特别规定存在歧义,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遗失物、埋藏物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与此相关的是《物权法》中的相关法条:

根据《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情况下,所有权人有权追回该不动产或者动产。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符合以下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受让人符合上述条件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对于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当事人,适用上述规定。

根据《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如果该遗失物已经被他人通过转让占有,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的日期起计算两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然而,如果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对于遗忘物而非无主物的情况,如果起歪念被判刑罚。

关于无主物

根据《物权法》第109条的规定,拾得人不能取得遗失物的所有权,应当将拾得物交还失主或者交给公安机关。如果已经确认拾得物是无主物,根据《物权法》第113条的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对于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情况,《物权法》第114条也明确规定应当参照拾得遗失物的规则处理。如果能够交还给权利人,应当返还给权利人;如果不能返还,应当送交公安机关。

延伸阅读
  1. 原告
  2. 相邻关系纠纷法律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4. 实现担保物权是非诉吗
  5. 《物权法》对公民私有所有范围的确定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公证过的房屋的买卖是否合法
  2. 机动车转移登记的情况和办理流程
  3.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的适用范围和管辖
  4.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35号: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6. 期房被司法拍卖后的处理方式
  7. 动产和不动产的经济学定义和区别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