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担保法规法律知识

担保方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5

 
386263
担保就是我们常说的作保证,一般都是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做担保。我国法律规定了担保有五种方式,债务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那么,担保方式及担保范围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担保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

1、保证

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提供的一种担保。它是典型的人保和约定担保方式。具体来说,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将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相应的责任。

2、抵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的担保行为。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抵押财产被称为抵押人,而所提供的抵押财产被称为抵押物。债权人则被称为抵押权人,他享有的权利称为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一旦抵押设定完成,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按照法律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变卖价款的方式优先受偿,优于其他债权人。抵押物可以是动产或不动产,但法律禁止流通或禁止强制执行的财产不得作为抵押物。

3、质押

质押是一种担保方式,指债权人与债务人或债务人提供的第三人通过协商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将动产或权利的占有转移给债权人。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也被称为"质权"。

4、留置

留置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因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对已经占有的对方财产采取的一种扣留处置方式作为担保。

5、定金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一种方式。支付定金的一方被称为定金给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被称为定金接受方。

担保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如果保证合同另有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债务担保的法律规定
  3. 企业房产抵押流程
  4. 保证期间的效力
  5. 担保方式
  6. 担保合同的性质
  7. 保证人的定义和种类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