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担保法规法律知识

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7-30

 
363745
为了保证借贷合同能够顺利履行,双方当事人是可以签订担保合同的,担保合同分为定金合同、质押合同、抵押合同,是需要担保权人与担保人签字盖章才能有法律效力的。那么,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有哪些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保证合同的范围

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保证合同的范围可以涵盖以下内容。如果没有约定,根据《担保法》第21条处理,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二、保证方式

1、保证: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主合同的义务或承担责任。

2、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抵押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不转移抵押财产的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抵押财产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3、质押: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或将财产权利交由债权人控制,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以动产或财产权利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动产或财产权利的价款优先受偿。

4、留置:留置是指在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中,债权人根据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合同约定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根据担保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通过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5、定金: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担保合同履行,预先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时,无权要回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时,应双倍返还定金。

三、保证合同的订立形式

1、保证人和债权人单独签订一份保证合同,明确保证人对债务承担一般保证或连带保证。

2、在主合同中写明保证人的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限,并由保证人签字盖章,这是实践中最常用的方式。

3、保证人在主合同的保证栏内表明担保意思,并签字盖章。

4、保证人向债权人递交保证书。

四、保证合同应包括的内容

1、保证合同首先应包括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和数额。主债务的种类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订立的主合同属于何种类型的债务,是给付金钱债务、交付货物债务还是付出劳务的债务。

2、明确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和保证期间。

3、明确保证的方式。

4、明确保证担保的范围。

延伸阅读
  1.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怎么操作到30年呢
  2. 反担保质押合同
  3. 股票质押与股权质押的本质相同
  4. 抵押合同
  5. 注意抵押财产的合法性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房屋抵押权登记流程
  2. 委托寻找海外客商合同
  3.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4. 合同编号:
  5. 股权质押融资的合法性
  6. 贷款买卖二手房银行先过户再放款的流程
  7. 担保合同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商品房买卖定金协议范本(重庆市官方版)
  2. 公司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3. 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4.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