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虚假广告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6
开发商频繁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但购房者切记不能被福利冲昏了头脑,买房仍要慎之又慎。下面列出10大买房陷阱,千万注意,每一条分分钟钟毁掉你的买房梦!
广告误导
开发商在售楼广告中对配套设施进行夸大宣传,但并未将这些承诺写入合同。当规划变更或配套设施不符合宣传时,开发商往往以规划变更已获批准或合同条款不清为由推卸责任,消费者难以获得补偿。购房者通常会认为广告内容会写入合同,从而被开发商所欺骗。规避方法:实地考察、保留广告资料,并将广告内容写入合同,以便日后追究法律责任。
陷阱二:内认购
内认购的风险
许多开发商在楼盘预售前进行内认购,目的是为了造势和了解市场情况。然而,内认购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开发商可能未缴清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导致无法取得房地产证;另一方面,购房人可能购买不到完全的房屋所有权;此外,由于内认购合同没有政府备案,开发商可能会将同一套房子售卖给多个购房人。规避方法:选择信誉好、实力雄厚、知名度高的楼盘,不要因为内认购价格优势而盲目购买。
陷阱三:购房定金争议
购房定金的法律性质
在商品房买卖谈判中,如果无法签订正式的买卖合同,双方往往会争议购房定金的法律性质。如果认购书包含了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认购书具有合同约束力,当事人违约需承担责任。如果认购书没有包含主要条款,则认购书只是意向书,购房人所缴款项应当退还。规避方法:交纳购房定金时,要核实房屋信息是否与中介介绍一致,最好进行贷款预审。
陷阱四:特价房
特价房的隐藏问题
一些楼盘在节假日打出“特价房”广告,吸引购房者的注意。然而,特价房通常是位置不佳、采光不好、户型存在问题的房子。规避方法:购房者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房屋信息,权衡性价比,不要被抢购氛围和低价所迷惑。
陷阱五:合同漏洞
合同中的空白处
开发商在向客户递交合同时,合同中通常会有许多空白处,有些地方需要双方确定后填写。购房者往往以为合同已经完整,殊不知这些空白处为开发商提供了作弊的机会。规避方法:仔细阅读补充协议条款,填写对自己有利的内容。
陷阱六:强制物业管理
开发商指定物业管理公司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强迫业主接受其指定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损害业主权益。规避方法:对于服务期限超过一年的指定物业管理公司,购房者应提出反对意见;如果合同已签订,可以以违反法律为由请求法院判决其无效。
陷阱七:虚假销售现场
制造销售兴旺的假象
为了制造销售兴旺的假象,开发商往往会安排亲朋好友充当“托儿”,在销售业绩示意图上伪装已售单元,引发购买欲望。规避方法:坚决据理力争,要求查看合同和发票,核实房屋销售情况。
陷阱八:房屋面积不符
合同约定与实际面积差异
如果商品房销售合同约定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差异,根据合同约定处理。如果合同未做约定,面积误差超过3%,购房人有权退房。规避方法:了解开发商的资质和手续,重视合同中关于面积的约定。
陷阱九:配套设施缩水
虚假配套规划
一些不良开发商在推楼盘时宣传周边配套设施,但合同中往往没有具体规定,使得承诺的配套设施成为空文。规避方法:冷静分析配套设施的存在可能性和合理性,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陷阱十:证照不全
开发商证照问题
一个合法的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具备完整的证照。然而,一些开发商为了掩盖虚假情况,不出示相关证照,给购房者带来困扰。规避方法:查看开发商的“五证”和“二书”,确保其齐全,以保障购房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