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纳金缴纳: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1
特点
滞纳金缴纳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
法定性:滞纳金是由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款项,个人和其他团体都无权私自设立。
强制性:滞纳金的征收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惩罚性:滞纳金是对超过规定的期限缴款而采取的惩罚性的措施。
性质界定
滞纳金是指税务机关基于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事实,而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一定比例的附带征收。各国法律对滞纳金的法律性质的认定并不一致,大体包括以下几种:
- 损害赔偿说:该说认为,滞纳金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之债,纳税人未及时履行义务将给债权人带来损失,需要通过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等方式加以弥补。滞纳金的比例不能太高,不应超出民间借贷的利息率太多。
- 行政处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未及时缴纳税款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具有惩罚性。
- 行政秩序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是对纳税人过去违反税法义务行为的制裁。将滞纳金列入税收附带债务在此观点下缺乏合理性。
- 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该说认为,滞纳金主要是一种迟延履行的损害赔偿,但同时也兼有行政执行罚的性质。然而实际上,滞纳金与利息从来不会同时课征。
以上学说多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认定滞纳金的法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