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5
公安、海关、税务、国安等行政机关拥有强制执行权,但其范围因法律而异。行政处罚的执行是实现行政处罚的必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发挥执行作用,必须有拥有法定权限的执行主体,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各国对授权哪些机关行使执行权的规定存在差异。大陆法系国家规定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拥有对决定的执行权,而英美法系国家规定行政决定的执行权应由司法机关行使。我国法律尚未统一规定,在行政处罚决定难以执行时,一些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执行,还有一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自行执行。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法确定了我国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机关以人民法院为主体,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权必须有法律规定。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时,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未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以罚款;(2)根据法律规定,将罚款、扣押的财物拍卖或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3)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明确表明人民法院在行政处罚的执行中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执行权是有限的,除了加处罚款的强制执行权外,其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强制执行权必须有法律规定。根据目前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海关、税务三个行政部门拥有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行政强制执行权。
在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措施中,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可以限制人身自由,其他情况没有明确规定。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对于以下措施,可以作几项或全部,但对于某些种类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参考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