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退休人员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6

 
397225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劳动者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了。在今后的生活中按正相关规定正常领导相应金额的退休金。那么退休人员劳动关系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认定

退休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情况下,职业劳动者退出职业劳动领域并享受相应退休待遇的一种法律行为和事实状态。退休的意义不仅在于实现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更重要的是因退休而获得相应待遇。认为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关系自动终止的观点不公平,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时,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这意味着,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养老保险手续,但劳动者继续为用人单位工作,仍然按劳动关系处理。

在劳动者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情况下,如果一方选择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如果双方都选择不终止,合同虽然继续履行,但性质发生了变化,因为劳动者已经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再需要劳动法的保护,实质上是选择了雇佣关系。对于虽然达到退休年龄,但还没有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来说,如果双方选择继续履行,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与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并没有更多的社会保障,此时双方选择的是劳动关系,仍然适用劳动基准和劳动保障的规定。

二、处理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终止条件都是法定终止,不应有选择的余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属于法定终止,此后双方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特殊的劳动关系,或者因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而转变为劳务关系。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无法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原因有多种,劳动者自身原因(工作时间短)占主要部分,其他原因包括:

  1. 劳动者在就业初期,用人单位未参保,劳动者未积极维权。
  2. 劳动者为追求更高工资,对社保意识淡漠,不愿参加社保,要求用人单位发放社保补贴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这导致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

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原劳动合同继续履行(不改变原劳动合同履行方式,如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视为双方原劳动关系的延续,按特殊劳动关系处理。如果双方发生争议,仲裁部门应受理。但在实体权益处理方面,应与标准劳动关系有所区别: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不适用二倍工资,不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那些虽然仍在原单位工作,但原本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原单位停止缴纳社会保险。如何处理这类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值得思考。

这个问题涉及与社保政策的衔接。如果用人单位因社保缴费政策限制而无法继续缴纳,劳动者可以自行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继续缴纳,并由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费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在其他单位再就业,由于不属于劳动就业年龄段人员,无论是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都按劳务关系处理。

延伸阅读
  1. 什么情况下可以签订劳务合同
  2. 60岁上班劳动关系存不存在
  3. 退休人员被无故辞退如何维权
  4. 退休返聘人员解除合同,要求赔偿合理吗
  5. 公司解散返聘退休人员有赔偿吗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2.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变更及手续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临时工伤亡赔偿标准
  7.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