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公证要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公证法 > 公证程序法律知识

隐名股东的公证要求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6

 
395724
隐名股东是公司设立时的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不进行股东资格的登记有很多的原因。隐名股东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可以与挂名股权签订股权代持协议,约定挂名股东代持股权的事实,那么隐名股东需要公证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公证的必要性

隐名股东与挂名股东签订股权代持协议时,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协议进行公证。公证协议可以增强其法律效力,减少可能发生的纠纷。

二、公证的法律效力

公证的法律效力指的是公证在法律上的效能和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公证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公证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定证据效力: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2、强制执行效力:对于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债务人如不履行,债权人可以凭借公证书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无需经过诉讼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

3、法律行为成立要件:当某些法律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必须采用公证形式设立、变更或终止时,公证成为相应法律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的必要要件。此外,根据国际惯例或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某些法律行为的设立、变更或终止也必须进行公证。

三、公证的一般程序

1、申请:当事人向公证机关提出办理公证的要求。申请人应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公证申请表。若委托他人代办,需提交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应明确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名盖章。但有关公证证明委托、声明书、收养子女、遗嘱、签名印鉴等事项不得委托他人代理。若申请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无法亲自前往公证处申请,公证员可前往申请人所在地办理。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法人组织申请办理公证,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持有法定代表人委托书的代理人代办,代表人应提供有代表权的证件。

2、受理:公证人员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接受并表示将办理的过程。申请办理公证需满足以下条件:(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或其他法律上的联系;(二)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公证处的业务范围;(四)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符合上述条件的申请将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将被拒绝受理或告知当事人到有关部门或有管辖权的公证处办理。

公证处受理申请后,应立即编号立卷,并可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协助其审查、修改、起草与申请公证事项相关的法律文件。

3、审查:公证人员对申请公证的当事人资格、申请公证的民事关系、民事行为和其他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定和核实。公证申请受理后,公证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审查公证事项,这是公证活动不可或缺的程序,也是决定公证行为是否正确的关键。审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一)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及其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通常情况下,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时,必须向公证机关提供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明或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工作证、学生证、工会会员证或工作单位的证明等;法人注册的营业执照、设立时的批准文件、法人代表的证明和授权委托书等也需要进行审查。(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一方使用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法律行为,公证机关不予办理公证。对于违反法律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违反继承法所确立的遗嘱,违反婚姻法所建立的婚姻关系等,公证机关也不能予以公证。(三)对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公证事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事实的存在、文件的真实性以及文件上的签名和印鉴是否真实无误。(四)审查公证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和印鉴是否齐全。(五)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查。

若公证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认为不完备或存在疑问,有权通知当事人补充必要材料,或向相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索取相关证件和材料。

4、出证:公证机关在审查当事人提出的公证事项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由公证员签署并出具公证文书。这是公证一般程序的最后环节。对于经审查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且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公证事项,公证处应在受理后一个月内(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至三个月)审批办结公证,并出具公证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事项,应拒绝公证,并由公证员向当事人说明理由。若当事人不服,可向原公证处或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诉。

除了上述一般程序外,公证处对某些特殊的公证项目还有特别程序。例如,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公证时,公证员需亲临现场,并当场宣读公证词。又如,办理遗嘱公证时,通常需要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其中一名公证员会在公证书上签字。办理提存公证时,应以通知书或公告方式通知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领取提存标的物。

延伸阅读
  1. 隐名股东的权利保护
  2. 隐名股东协议的无效情形
  3. 隐名股东的股东权怎样确认
  4. 对隐名股东权利的保护
  5. 隐名股东的退出方式

公证法热门知识

  1. 遗嘱的法律效力与公证
  2.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
  3. 婚前房产未公证是否能变为共有财产?
  4. 农村房父母转让给子女的合法手续
  5. 财产公证办理时间及法律规定
  6. 一、公证书样本的构成要素
  7. 辨别委托公证书的效力的方法
公证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合伙份额转让协议书范本
  2. 美发店股份转让范本
  3. 认缴制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
  4.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