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组织结构 > 股东大会法律知识

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5

 
366110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隐名股东出资行为是否触犯相关法律?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名出资行为是否规避法律强制性规定

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公司实际投资人不愿意出资的情况。要判断这些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主要需要考虑隐名出资行为是否规避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某些行业限制境外资本进入的情况下,如果境外人士借用国内人士的名义进入该行业,这种行为就被认为是在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应当被视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只能就其实际出资的部分向显名股东主张债权。只有当隐名投资的行为没有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时,才能被认定为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可以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当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的效力发生争议时,除非涉及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合同有效。根据前款规定,如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已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如果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的权利,人民法院不会支持名义股东的主张。如果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的同意,要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在股东名册上进行记录、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也不会支持这样的请求。

名义股东处分股权行为的处理

根据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名义股东将登记在其名下的股权进行转让、质押或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可以以其对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要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来处理。如果名义股东处分股权导致实际出资人遭受损失,实际出资人可以要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而人民法院应当支持实际出资人的请求。
延伸阅读
  1. 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纠纷解决方法
  2. 什么是隐名股东
  3. 隐名股东的定义
  4. 显名股东如何变更为隐名股东
  5. 隐名股东的法律义务

公司组织结构热门知识

  1. 监事会行使的职权
  2. 公司法中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
  3. 一、《民法总则》对“捐助法人”是如何规定的
  4. 个体户自己刻章是否合法
  5. 董事监事等对企业的法定义务有哪些
  6. 公司未召开会议作出决定申请不成立是否支持
  7. 监事的权责、产生办法
公司组织结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隐名(股东)投资协议(书)范本
  2. 出资转让协议书范本
  3. 合伙份额转让协议书范本
  4.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