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失入职合同后的处理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一、丢失入职合同后的处理方式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5-26

 
392981
入职合同也就是在劳动关系确定之初所签订的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那么,合同丢失后怎样确定劳动关系?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第十九条第四款的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如果劳动合同只约定了试用期而未约定具体的劳动合同期限,则试用期不成立,劳动合同期限即为整个工作期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如果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就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如果因为别的原因离职,且公司将签订的合同弄丢,导致你与公司之间至少四个月的事实劳动关系无法证明,这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工龄和切身利益。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方法

1. 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主体资格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干问题的意见》对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给予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了个体经济组织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也可以成为劳动法上的用工主体资格。

2. 依法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法律程序,并且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果已向劳动者公示,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3. 提供有报酬的劳动

劳动关系的形成需要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并且劳动者提供职业性的劳动。劳动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双方地位的平等性,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工资报酬。如果没有支付工资报酬,就无法构成劳动关系。如果发生劳动纠纷,该纠纷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

4. 劳动者为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期限,才能体现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长久合作关系。否则,这只是一般的雇佣关系。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参考以下凭证来确定双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以及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尽可能提供多个相关证据,并使其相互印证,可以增加证据的效力。其中,其他劳动者的证言被列为有效证据是对劳动者非常有利的。例如,如果你拥有其他证据中的一项,并且有同事的证言作为补充,那么证据的力量将更加强大。

延伸阅读
  1. 劳动合同丢失对生育险报销的影响
  2. 临时工劳动合同须知
  3. 被解雇后的工作交接:你有权要求赔偿
  4.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丢失怎么补办
  5. 丢失档案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2. 实习期是否应该支付工资
  3.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4. 劳动合同
  5.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6.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7. 问题一:员工是否应无条件服从企业的调岗决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