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19

 
388842

意思主义是一种法律理论,根据该理论,债权的意思表示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是融合在一起的,没有区别。在意思主义模式下,一个法律行为可以同时产生债权和物权变动的结果,而物权变动仅仅是债权行为的效果。

债权的意思表示等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

根据意思主义,债权的意思表示与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是等同的。这意味着当事人的债权意思表示可以直接导致物权的变动。换句话说,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表示他们同意转让物权。

物权变动无需登记或交付

根据意思主义,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只需要当事人的合意就可以完成。公示原则所要求的交付或登记等公示方法,只是物权变动的对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

对抗要件意味着先接受交付或先进行登记的买受人所取得的所有权比没有为这些行为的买受人可以优先得到法律的确定保护。具体来说:

  1. 采用公示方法的当事人可以对抗未采用公示方法的当事人发生物权变动。
  2. 当事人之间的交付或登记行为对第三人来说,只是让第三人知道有物权变动,告知第三人不要再为相同的行为。至于当事人之间是否真的发生了物权变动,第三人无法从登记和交付中得知。

因此,公示手段在意思主义立法例下都不具有公信力。

动产占有具有公信力

与不动产登记的对抗效力不同,动产的占有或交付必须被赋予公信力。这是由动产的特性决定的,而不是占有或交付作为对抗要件的逻辑结果。

赋予占有公信力是动产自身特定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任何物权变动模式下的逻辑结果。因此,世界各国的民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占有的公信力。

例如,法国民法典规定:“涉及动产物品时,占有即等于所有权证书。”日本民法典规定:“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的权利,推定其适法有此权利。”

我国《物权法》也明确规定了占有的公信力,除了赃物。

延伸阅读
  1. 地役权在两块地上如何建物
  2. 无权处分的抵押合同的效力
  3. 合同没有登记是否还具备法律效力
  4. 申请房屋登记需要注意些什么
  5. 地役权变动后,当事人是否要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公司注销时的债权债务是否可转让
  2. 债务企业无力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应对问题
  3. 个人债务化解的法律途径
  4.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
  5. 如何查找欠债人的财产
  6. 工程欠款过了诉讼时效如何应对?
  7.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