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2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首付款交付后多久可以签订购房合同并取得合同,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一般来说,一旦贷款批准通过,购房者就可以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无论何时,只要购买的房屋在房屋管理局没有备案,都可以签订合同。
首先,购房者应核实开发商的土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这五个证件。其中,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是最重要的。只有这两个证件齐全且准确无误,一般情况下才没有问题,特别是预售许可证。购房者在查看这五个证件时应查看原件,避免被复印件作弊。这也是购房者将来能否办理产权证的关键所在。
其次,购房者应确保房屋买卖合同文本规范。购房者可以在房产局网站上下载并打印合同文本,自行审视并阅读。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并认真填写。
第三,购房者应注意出卖人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并确认是否有相应的赔偿。购房者应确保交房日期明确到年月日,并不接受任何不合理的抠字眼。如果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条款,根据法律规定,违约方应支付对方合同总价的1%至5%的违约金。购房者特别要注意延期交房违约金的比例问题。
第四,购房者应清楚了解计价方式、总价款以及支付条款。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每平方米的价格,如果包括其他费用(如水暖、煤气的初装费等),应一并列明。购房款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付款?是现金支付还是票据支付等。
第五,购房者应确认房屋面积并处理面积差异。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方法的规定,如果购买的商品房存在面积差异,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在面积误差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情况下,应按实际面积结算房价款;而当面积误差绝对值超出3%时,购房者有权退房或与开发商协商解决。因此,只有在合同中对面积差异进行详尽说明后,才能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最后,购房者应确保合同条款中双方填写的内容权利与义务平衡,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商的合同补充部分,避免损害自身利益或放弃相关权利。签订合同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法律行为,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的了解非常重要。